1

 

「我是海派的」
開車在高速公路上,左側是山、右側是海,副駕的好友突然對我這樣說。

我仔細想著答覆,總覺得自己也傾向海派,儘管不愛玩水、只愛看海,但自認是個對海有感情的人,特別是關於海路,我想起從基隆港搭上輪船,搖搖晃晃大半天才抵達另一座海上小島,這樣的搭船經驗,與多數的人相比而言,我應該是多上許多。

 

2

— 搭乘過夜船往離島時,閃閃發光的、一望無盡的大海,這是我最愛的景色

 

3.0

— 在甲板上,橘色的救生艇陪我看了好幾場日出。

 

3.5

— 入夜的海路,基隆嶼在夜裡的剪影好美。

 

4

 

前些時候,正逢國慶假期,儘管連假兩日的北台灣被陰雨籠罩,但在基隆的港灣正熱鬧地舉辦著「好港生活節」

節慶的氣息凝聚在港口西岸,人們聚集在今年終於開放的國門廣場、以及一旁藏在古蹟裡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。

在這次的拜訪之前,我對基隆西岸的印象本是感覺繁忙的,猶記路口的車潮時常擁擠、行人在車站與海港之間頻繁穿梭,經常被卡在車陣中的我,甚少有餘力去好好欣賞這座倚海而生的城市。

 

5

 

然而,如今國門廣場開放,拓寬行人得以使用的場域,也打開了從城市能直接看海的視野,西岸的繁忙總算找到了出口,這感覺就像鼻塞瞬間被治好一樣,一切變得舒適又暢快。

現在的基隆西岸,不論是在白天亦或夜晚,都能注意到海港一帶的景觀,人們在前往西岸碼頭時,終於有了閒情去欣賞身旁的海景,以及幾幢沿著馬路排成一列的日據建築。

 

6

7

 

從車站走出來,馬路另一端是老舊的街道模樣,倒數著紅燈數字,好似準備啟程,走進隱藏在基隆的時光隧道,而我卻不知道在眼前的建築物之中,原來有這麼一座記載著海路故事的藝術館。

 

8

 

基隆1915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—

歷時百年的建築,前生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支店,又稱陽明海運大廈,現為陽明海運創立,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。

建築於1915年完工,由森山松之助及井手薰進行設計(總統府設計者)

 

9

10

 

/ 「你從哪裡來」當旅行者從外地移動到本地,最常被問候來自何方 /

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二樓開始、一直到三樓,目前正在展出內容最為豐富且相當有深度的常設展「On Board 從基隆出發航向世界」

透過展覽中的文字、照片、模型與船內真實留下的物品,我們彷彿登上一艘大船,讓陽明帶著我們往無盡的汪洋啟程。

在這場展覽裡,我們能夠看見海運的重要、海路的歷史,更能夠親身接觸與海、與船舶有關的操作與知識,甚至能從登船的乘客化為掌舵的船長!

 

11

12

— 場館內利用許多陽明海運的貨櫃,做成一間一間具有設計感的展區

 

13

14

— 船上留下的工具,還有一艘真實的救生艇就放置在展場內(就和我在台馬之星上看見的救生艇一樣!)

 

15

— 明明是要旅客們小心上樓腳步,卻寫上「浪來了」的警示,有種真實登船的可愛巧思!

 

16

—很喜歡三樓的展間,尤其是走上樓之後,能夠看見在樓梯間的牆上掛滿的輪船模型,一艘一艘都是古老的寶藏!

 

18

17

— 三樓的展間以介紹船上生態為主要內容,最有趣的就是船員的介紹,身為船上最重要的角色,原來每一位船員都擁有不同的任務與責任!

 

19

—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,在船員介紹這塊相當用心,為每一位船員設計了獨一無二的燈箱看板,看板中的照片都是真正的船員(比如這張船長,實際上也是這麼帥氣)

 

20

— 在開放參觀的船長室裡,也有船長的衣服和帽子可以當作道具拍照!

(在現場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父親和孩子都想戴船長的帽子拍照,結果父子倆就在一旁用剪刀石頭布決定誰可以先當船長)

 

25

 

「我就是在船上工作了幾十年的人,差點就當上船長了!」
這天跟著邵大哥的導覽,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逛完兩層樓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,邵大哥一邊介紹場館裡的展物,時而談起過去在海路工作的過往,眼神裡流露出滿滿的自信。

大海是他生活了數十年的家,儘管回到陸地,心裡惦念的仍有無數個看海的日子。

 

強烈建議大家來到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參觀展覽時,可以預約、跟隨導覽,因為展場的內容相當廣泛,資訊量也很大,若是自行觀展可能會有非常多不理解的內容,這時若有一位熟識海路的人能在一旁解說,才能讓這場展覽有加倍的收穫!

 

21

22

— 我相當喜歡場館裡的展覽設計,不論是圖文、動畫、互動螢幕、形象影片,陽明海運用了很現代、很有質感的方式呈現每一個區塊的展覽內容解說。

 

23

24

— 走進三樓的虛擬船長室,模擬船頭的螢幕讓我想起真正搭船的樣子,雖然我從未進過船長室,但在海上的時光時常難忘,無論身在船的哪一處,記憶總是很深刻!

 

26

27

— 除了館內的靜態展覽,三樓也有提供親子娛樂的小小船員體驗,需要預約!

 

28.0

— 藝術館的四樓則有紀念品販賣部、以及眺望海港的觀景台(只可惜這天雨實在太大,看不清楚漂亮的基隆海港景色)

 

28

29

 

結束了館內的展覽,我們回到國門廣場,正值國慶連假週末,廣場上盛大舉辦著為期兩日的「好港生活節」

好港生活節,是基隆一年一度的港口盛事,在這兩日的慶典,集結了在地店家、設計文創,除了座落在國門廣場的好港市集之外、還有現場演唱、基隆內港走讀⋯等等活動,除此之外,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也配合活動提供民眾免費參觀,像是將所有基隆的好友們齊聚港口,進行一場擁有海味的派對!

 

31

A7C04111

— 丸角後院 x 詠盛餅店

手拿調酒、搭配基隆著名的傳統咖哩餅,新潮酒吧雨傳統餅家的聯名合作,碰撞出有趣的味蕾感受。

 

33

34

35

— 碼頭工人小吃特選

則是集結基隆在地的小吃美食特色,融入商家的料理特色,端出一份又一份好吃又帶有基隆氣息的美味。

比如以基隆聞名的咖哩麵結合日式炒麵麵包,以及帶有嚼勁的特色海港小吃吉古拉,是在市集裡特別引人注目的料理!

 

30

32

— 除了在地小吃美食,市集現場也有手沖咖啡、潛艇堡、雞蛋糕⋯等等餐車,儘管這天的雨始終不停,但仍澆不熄穿梭在市集現場,每一顆想好好感受海港熱情的心。

 


 

然而離開國門廣場,我想推薦幾個秘密基地,給也想造訪雨都的你:

38

 

中山陸橋

也許早已時常看過這座陸橋的照片,甚至也曾耳聞它有被拆遷的疑慮。

對我來說,我對基隆的初印象似乎就是停留在這座橋上,連接著基隆火車站,古老的陸橋穿梭在密密麻麻的高架橋和老騎樓之間,即便擁有能夠躲雨的天頂,卻仍然能在走過陸橋的時候,感受到基隆滿滿的濕氣,也許是因為地板上的滲水、或是擦身而過的路人,手裡也拿著一把大傘的緣故吧。

中山陸橋把基隆的老留了下來,成為雨都里最迷幻的存在。

 

39

A7C07157

 

崁仔頂魚市、仁愛市場、委託行街區一帶

還未造訪過凌晨的魚市場,於是一直將崁仔頂魚市的地標存在口袋,期待著有一天能在暗夜裡抵達,與基隆最濃厚的海味相見。

如果是在來到傍晚之前來到基隆,還不想往人潮眾多的廟口夜市前進,那麼不妨輕輕地踏進附近的仁愛市場、委託行街區,儘管目的不是為了逛市場,但若你是一個喜歡拍照的人,那麼必定能在老舊的街區裡發掘許多迷人風景。

 

4142

基隆的建築、店面裝潢老歸老,卻頗有台式和風的優雅與復古,有著現代模仿不來的氣質。

 

A7C07148

40

 

尤其喜歡委託行街區(商圈)之中,隱藏著許多小店的風景,在看似沒落的商店街裡,其實有咖啡館、酒吧、居酒屋⋯在這裡營業,若非是特地前來,我想甚至不會有人發現這座藏在秘密巷弄裡的寶藏之地。

 

A7C07107

啤咖酒,座落在委託行商圈裡的神秘咖啡館/酒吧,這裡有咖啡也有酒精,迷幻讓人上癮。

有固定營業時間,卻也可能會遇上不定休,一切都很隨性,就像基隆的天氣、海洋的潮汐,可以很規律,卻也時常意外地改變了規律。

 

43

A7C07159

— 仁愛市場二樓,雖然人潮鮮少,但在建築裡也深藏許多店家,大多留下了修改服飾的店鋪,以及幾間咖啡館、和卡拉OK坊。

 

44

36

37

 

比起豔陽天,被雨籠罩的基隆其實更加打動我。

 

我曾在書上這樣描述過基隆的雨天:「明明不喜歡雨天的。不過,如果遇到基隆的雨天,就無可奈何,只能喜歡上了。」包含這次藝術館的拜訪,回想起每次來到基隆的經歷,似乎都是在濕漉漉之中度過。對我來說,基隆的雨就像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個性,儘管有時讓人感到不便,卻還是摸摸鼻子的告訴自己「這就是基隆的樣子呀」

 

最後,再次謝謝「基隆1915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」的邀請,讓我能再更認識基隆一些,並透過海路的視角,重新看待大海!

 


 

*基隆1915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|門票與導覽資訊

地址: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(基隆西岸、國門廣場旁)

電話:(02)2421-5681

營業時間:週二~週日 09:00~17:00(門票最後販售時間 16:30|每週一、除夕、春節初一休館)

網站:ocam.org.tw

Facebook: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YM Oceanic Culture & Art Museum

 
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食癮,拾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