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其實下雨才是好兆頭」 一陣鞭炮轟轟作響之際,雙手合十,雨不停,她說著。
從未在冬季時拜訪東引,原以爲小島的冬日依舊平靜,可我實在小看了東北季風的威力,繼兩年前北海道大雪中遇的寒風刺骨,在這趟東引旅行,總算是再次體會,只可惜小島沒有下雪,落在肩上的雨滴,倒是比雪片來的更加冰凍。來到東引四日,近乎連日的雨,浸透島上每一個人的身體,儘管如此,卻也澆不息這幾日穿梭於山坡、村落、老街坊的熱情。
正月十三開始,馬祖四鄉五島,開始一連串的元宵擺暝(ㄅㄝˇㄇㄤˋ)和在大島的我們不太一樣,不是吃碗湯圓就代表團聚,馬祖的元宵似乎是比過年還更隆重,人們從年後就開始著手、匆忙地準備,外地遊子紛紛回到島上,家家戶戶打點好所有供品,不只家人齊聚一堂,也和街坊鄰居一起,在家門外設宴、迎神、祭拜,誰也不缺席。
而東引人的元宵,則是在正月十五後才來到最盛時刻。
正月十七,白馬尊王出巡,從下午一點開始,越過大半個東引島,遶境將近四個多小時。
這日外頭氣溫只有十度(下雨的緣故,體感或許是在十度以下吧)而我們在村裡等候,聽見遠方鑼鼓聲逐漸靠近,人們冒雨,腳步快快地、奔忙地端上供品設宴,供桌上有豬有雞有魚有蛋,有烏魚子,有東湧陳高,一切一切都很東引。
迎神時刻,神偶隨著鼓聲節奏,步入人潮之中,據說,每家會有屬於自家的代表神偶角色,而穿戴神偶並展示陣頭姿勢的人力也是世襲制。接宴時刻,則會每家每戶派出一位代表,向白馬尊王行跪拜禮,祭拜時,會傳來幾句接宴口令。不禁想起過去除夕,家中設宴迎神、祭拜也是傳統,爺爺總會用客家話唸著祭文,有時長到必須用手寫的紙張記著,邊看邊讀。
祭拜完,以鞭炮送神,這似乎是我近幾年來,聽過最多次、最響亮、最久最長的炮聲了(我甚至得一手摀住耳朵,才得以不掙扎的用另一手按下相機的快門)連著隊伍與主街,鞭炮也連綿好幾公尺,炮聲近三分多鐘,混雜著風雨,雨雖不小,卻也澆不息火燭遺留的熱氣,還有依存在人們之間,歡聚的熱情。
「其實下雨才是好兆頭」 「祈雨,有雨,代表這一年會過的很順利」
▲供桌上有烏魚子,還有東涌陳高。
▲祭拜儀式開始,每家每戶會派出一位代表跪拜。
▲神轎,與一旁的鑼鼓隊(據說當地孩子們會爭先報名加入隊伍遶境、打鑼鼓,覺得是一件特別帥氣的事情)
▲身在隊伍前頭的保長公,手持青竹枝與酒壺,動作十分靈活,身為外地人,目光時常被他吸引。
▲祭拜結束後,家家戶戶再將供桌上的香帶回家門外插上,延續祈福。
▲送神後,除了炮聲的餘音,地板也留下痕跡。
▲街坊鄰居再一起清掃鞭炮碎屑,直接捕捉到當日最可愛的清道夫。
▲遶境持續整個下午,砲聲連連,直到隊伍慢慢回宮,天色逐漸暗下。
▲來到隔日(十八暝),夜晚天空被煙火點亮,宣告夜間遊行再次展開,這次我們跟上隊伍,一起遶境。
▲走過郵局廣場、民生國宅、二十棟⋯,夜晚炮聲仍舊響亮,儘管雨下不停,卻因燈火與煙花的陪襯,比起白天時的遶境更加熱鬧了。
▲懸掛街道兩側的大紅燈籠,燈籠上寫著「百年安康、全民祈福」
▲因為水氣與低溫緣故,鞭炮產生的煙霧更加濃厚,整條街道佈上一層白霧,而在煙霧裡跳陣勢的神偶,動作也顯得更有架勢。
▲最後,回到鹹味島合作社對面的平台上。
無法在東引待到儀式的最後一日,於是靜靜看著綿延中路的鞭炮、忠誠門外施放的煙火,在逐漸畫上這日擺暝的尾聲之際,也像是再次與東引道上離別。
留言列表